忘記了首次是從什麼渠道認識王迪詩這個名字,但那個時候的她已經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亦自行曝光了自己的外貌(最新著作更以個人肖像作封面),尢記得首次從網絡上重溫《蘭開夏道》時發現王迪詩此人文筆辛辣,從字裹行間不難品出毒舌和挑釁味。文章既抵死又生鬼(完全配合Daisy這個名字),我再上網翻閱有關王迪詩的資料,發現王迪詩未公開露面前最惹人爭議的除了真正身份,(分別猜測她的真正身份可能是方卓如/龔耀輝/陶傑?!/林行止的千金林在山等等)屬個人創作或集體創作外就是爭論王迪詩的性別。
有很多讀者(應該女性居多)認為世間應該少有如此聰明又年輕(07年出道自稱28歲)世故的才女。個人認為世故跟年齡并無直接關係,因為當年張愛玲成名時亦只是二十出頭,張愛玲字裹行間的世故亦絕對不下於王迪詩。
其次是因為王迪詩的身份太誇張,串得過了一個屬於女人的限度,事事挖苦得太過份,反而令其自稱的女性身份更假。以我的看法就是無論男女,都有其串嘴的一面(除非此人本身不太能言擅辨,否則都會有其口齒伶俐的一面),只是會否突出此個性而且,有很多人對不同的人或事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或看法,只在於你會否喧之於口。從小到大,父母、老師、書本什至社會都教導我們做人要得曉人處且曉人,做事說話都不要太過分,對人要存有恕道、留有餘地。因此人們都被訓練得嘴巴變得溫馴。(你猜王迪詩在office串爆同儕的說話你們沒有在心裡頭說過嗎?只是你不敢說,王迪詩把它說出來而且,亦正正因為她道出了你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你們才會覺得啜核抵死,津津有味而又沈醉其中)
另外有一個較惹笑的原因是因為認為一個女人沒理由會取其專欄名稱為《蘭開夏道》,因為有一個男人告訴她,一個正常女人并不會以《難開下道》作為別稱。(原來此稱號一語相關..但我個人會較偏向相信《蘭開夏道》是因為作者想以此街道名稱來表達主人公出身富裕,有錢有學識,家住九龍塘蘭開夏道而且。
又有讀者認為王迪詩欠缺了一些女性特質,因為普遍一個女性一旦過了二十歲,就會開始對其年齡三誡其口,更何況是串嘴的王迪詩?假若真的二十八歲會如此公開告訴讀者嗎?(數數手指Daisy07年年中出道時為28歲,如今應該32歲)
還有的是質疑王迪詩不是一個真正的淑女,因為一個真正的淑女再驕傲亦不會總用「我Daisy認為」。(注意此文我用了很多我認為的句子)
環觀很多不同人對王迪詩的意見,總括大部份對王迪詩都是又愛又恨,覺得她尖酸刻薄得有點兒討厭,但又愛她抵死、啜核的寫作風格。
我認為王迪詩之所以上位成功,莫過於因為所撰寫的文章既會為女人發聲,偶然又會為男人辯護;時而挖苦女人,時而嘲弄自己。一次過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要。而尖酸刻薄、抵死、啜核的寫作風格又為大家沉悶的生活帶來了點點樂趣。
ps:我認為王迪詩的內容大多屬虛構成份居多,唯一較為真確的應該是王迪詩真的赴笈倫敦。:p